<li id="zcsfj"></li>
  • <track id="zcsfj"></track><track id="zcsfj"></track>
    <center id="zcsfj"><progress id="zcsfj"></progress></center>
  • <sub id="zcsfj"><progress id="zcsfj"></progress></sub>
  • <track id="zcsfj"><li id="zcsfj"></li></track> <sub id="zcsfj"></sub><tbody id="zcsfj"></tbody>
  • <track id="zcsfj"><li id="zcsfj"></li></track><track id="zcsfj"><noframes id="zcsfj">
    <track id="zcsfj"><noframes id="zcsfj"><track id="zcsfj"><li id="zcsfj"></li></track>
  • <option id="zcsfj"></option>
    新聞熱線:0577-88539042    監督舉報:0577-88523479
    甌海黨務 甌海人大 甌海政務 甌海政協
    當前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甌海新聞網  ->  文化  ->  文學  -> 正文

    與世界的對峙和統一——序翁德漢詩集《最墨的黑》

    來源:甌海新聞網  張常美
    2023年02月21日

      作為因文字結緣,而且處得很投機的朋友,不得不又一次夾帶著些許嫉妒祝賀翁德漢兄弟的又一本詩集即將面世,同時也深感到來自寫作的無形壓力。他太高產了!擺在我案頭的,他去年出版的散文集還沒來得及讀完呀。而他又不是像我這樣有充裕時間的一個人。

      該不該對自己荒廢過的太多表達懺悔呢?當然,這只是一個蹩腳的寫作者,面對文字無能為力的明證。再沒有什么托辭了!幸好,翁兄把他準備結集出版的詩歌發過來,囑我寫個序言或閱讀感受之類的。

      在寫不出來的大部分時間,閱讀好的作品其實也是一大樂事,至少能稍微平復那種面對空空蕩蕩時的焦慮。似乎,他也知道,能夠靜心寫作是我當前面臨的窘迫之一。他只是說隨意寫點,不會有字數或其它什么要求。唉!這幾乎是又一次對我的打擊和挫敗。

      我必須得整體閱讀他所謂的這一本隨手涂鴉之作了!

      其實這些年,在對他零零星星的詩歌閱讀中,已經大體清楚了他的詩歌理念和態度。在平時不多的交流里,比他的作品更讓人安然的是他詩一般恬淡的生活。當然,這種天然的清淡之氣也滿溢于他的字里行間。他摒棄了一個文字職業者的華麗,以口語日常的書寫態度,面對周遭那些平凡的事物。他的文字不會振臂高呼英雄氣,不會齜牙瞪目金剛狀。你看看他筆下的事物吧!從來不需要跟著一個詩人浪跡天涯,不依靠深刻的說教和宏大敘事,不需要血和火,只是在輕描淡寫間就各自完成了。那些詞語在他筆下都變得自然、綿長,變得安安靜靜的自信從容,而不需要經歷那些不穩定的顛沛流離;蛘,即使不讀他的詩,也能從他的為人揣摩出其處理生活與詩歌的方式。他是把生活和詩都過明白了的人。在隨遇隨喜中,他安然度日,也很在意一日三餐的妝容,但不是那種大魚大肉、大席大酒的饕餮之徒。他會耐心地用一顆剛剛剝皮的雞蛋,一把帶著露珠的青菜或橘子裝點一只盤子。那種清淡之氣隔著手機屏幕也能彌漫過來。

      其實,寫作和烹飪一樣,和生活一樣,得有煙火味兒,熱乎氣兒。這些詩歌確實向讀者展示了這些。翁德漢使詩歌回到了自己身邊、身上。而且,這是它們的奇跡——使懸在火焰中的生命一一復活了。

      之所以說這么多題外話,是我真的羨慕他的生活和寫作,尤其是從他寫作中獲得的那種散淡的生活。還是看看作品吧!他竟然如此擅長于詩歌,幾乎每一首都是水到渠成的天然之作。那些筆下的事物也選擇相信他的眼睛、耳朵、鼻子,神經系統中某種更深層次的節奏……

      他把自己的新詩集分成三輯。第一輯“每一棵植物都是一個孤兒”,76首詩,也都是他鐘情的短制和小令,是日常的。輯標題里幾乎就昭示出他面對世界的體恤與憐憫,他的豁然與通透。

      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很執著于在所有閱讀到的詩歌中尋找空間感。并從那么多大師名作間為自己淺薄的認知去一一求證。好像,所有詩歌也都滿足了對自己認知的認同,拍著我的肩膀說,小兄弟,不錯!那么,我還想從翁兄這里再次獲得贊許。

      一首詩想要獲得空間,就必須至少得建設好兩極,才能產生距離。大與小,高與低,遠與近……這就像古詩的對仗。跟著看看翁兄處理詩歌的方式吧——


      清晨,從田野來的紫云英

      插到了玻璃杯里

      晚上,這杯酒

      溢出了強塞進去的

      骨頭

      ——《這杯酒》

      一首小詩,如何能做到大?在文本與傳遞的東西之間形成空間?在簡短的語言與深刻的思考之間形成空間?詞與詞,句子與句子之間,言說方式與言說內涵之間……怎樣做到不動聲色,讓一首短制穿透風雨和時間的壁阻,抵達讀者的內心?

      “清晨——晚上”,“紫云英——玻璃瓶”,“酒——骨頭”……這些日常的、司空見慣的東西如何就輕而易舉構建出了空間?我深知它的難度,這很考驗一個詩人的能力。但翁德漢做的太好了!時間上的“清晨晚上”,地理上的“田野與家”,當然,作者巧妙而高明,沒有交代“家”,但“玻璃瓶”已經告訴了我們隱藏的信息,又從玻璃瓶帶出了“酒”,自然與情緒就都有了來龍去脈,最后由一系列意象形成“骨頭”(紫云英的枝條)。這種寫作簡直是天成之作!我讀到這樣的作品,怎么能不嫉妒作者呢?但每一位能夠被詩歌尋找到的臉龐一定經過大量的,反復的學習、閱讀、寫作……他會在不同風格間轉換、嘗試。熬許多夜,才能明許多理。要觀察遍世間萬物,才可能發現一行好詩。

      再看看翁兄這首詩:


      吃肉的螞蟻

      給自己畫了一個又一個框

      在里面忙碌地鉆來鉆去

      他不累,框也不累

      一抬頭,滿天星光

      都在地上捉迷藏

      ——《一個又一個框》


      看看他的觀察,“一抬頭,滿天星光”。所以,他能夠寫出如此多的看似隨手卻無比通透的詩,不是沒有來由的。而這首詩,也隱含著這種艱辛——生活在一個卑微命運里必須經歷的“累”。又能從這種別人感覺到的所謂得不所償里返出來,去發現“滿天星光”。這首詩,簡直與米沃什的那首《禮物》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具體的詩歌之美,還是要每一位有幸能夠讀到翁兄詩集的人去品味,我就不再班門弄斧,一一羅列了。

      一本好詩集會吸引我接著往下讀,直到“星光滿天”……


      路燈下的盲人

      舉起閃閃發光的舊棒子

      在貼了白色瓷磚的地面上

      輕輕地敲打著

      他聽不清異樣的地方

      就找不到一條彎曲的道路

      ——《找不到一條彎曲的道路》


      這不是那種情調繁復的羅列之詩,沒有賣弄、炫耀。這種詩,幾乎不需要。它是直抵,是哲言,是能夠輕慢那些以語言為外衣的大部分平庸之作的。

      “他聽不清異樣的地方/就找不到一條彎曲的道路”……當一個詩人由對世界的轉述進入發現時,所見所聞就無不是詩了。我也就恍然明白,他為什么把簡單的一日三餐也要整理的那么精致。這是一種千帆過盡還能對一草一木、一餐一缽抱有溫度的難能可貴。這是已經稀缺的隱逸中國在一個現代的個體生命里埋下的血脈。他打量的眼光總是含情脈脈又不夾帶絲毫猥褻不敬,不夾帶任何故作的超然之姿。

      終于讀到命名第一輯的詩句了:


      大自然隔離的盆景

      帶著火焰的痕跡

      每一棵植物都是一個孤兒

      呆呆地望著

      集偏見和頑固于一身的天空

      人類玩具之一的走廊上

      一個長期與灰塵作戰的盆景

      被習慣性的遺忘打敗了

      獨自做一片森林

      輕輕地把它置放在桌子上

      我坐成另一片森林

      ——《一個盆景就是一片森林》


      這首詩令我深感汗顏的是翁兄的胸襟和抱負,而他又不依賴向世界妥協去達成這一切。這種對主題和載體之間關系的重新概念化感覺類似于正在進行的對“真實”和“虛擬”之間關系的重新評估,以及不可能劃分和保持兩者之間的明確分離。但更進一步,翁德漢不僅僅只是對萬物的體察。他的萬物有靈論延伸到人類之外,每一棵樹,每一株草……而這種塑造詩歌的方式也讓人想起“生命的物質性”概念,但翁德漢絕對不是那種理念引領寫作的人,這幾乎是他的本真狀態……

      再看第二輯“群山此時此刻蘇醒了”,多是由事由物而及情、及感,及思、及想……這些類似于便簽或隨記之類的詩歌打通的是一個人軀體與靈魂的通道,是人之為人必須執守著的、秉持著的一些善念與良愿!他在這里用到的“蘇醒”,再確切一點其實是自我的蘇醒。我注意到,這一輯中,他提到的覺醒至少有十來處:

      “群山此時此刻蘇醒了/一條隱著的路/在我心中打開/把這一天無限拉長”——《這一天》

      “竹子鉆出地面/被陽光照射后/醒了過來……”——《醒來后,很孤單》

      時隔多年/我親手把一個堤壩挖開/三十個春秋在流逝的水中/一一閃現……——《醒來》

      ……

      列舉出來這幾個是為了佐證我上面提到的觀點。翁德漢是一個個人意識很強大、獨立的詩人。他知道我們對世界、對流水般經過我們的每一個人犯過的錯,留下的虧欠和遺憾。他用一支醒著的筆一一記了下來,不僅僅是為了緬懷,更是一種驚醒,是自我鞭策。比如他的詩歌其中有幾句——

      “左手水杯,右手鍵盤/我寧愿做一只戴著眼鏡的螞蟻……”

      “凌晨四點,我起床寫稿/妻子說天黑著/我說天一會兒就亮了/我們將無從遁形”

      這些都是一個詩人的自我剖析,是手術刀般切割著內心的一首首詩。這得需要多強大的內心定力和勇氣!“目睹鮮花在枯萎”,我們能做什么,怎么做?在這里,我要向翁兄深深致敬!

      而這種情懷在第三輯“他的目光多么清澈”中印證的更加明顯。71首詩,幾乎都是身邊平凡的物像,沒有一個是我們不曾見過的,沒有一個能和我們的認知之內形成隔閡,但他以寧靜的觀察、工藝般的準確、對世界上小事的關心、微雕畫家的謹慎和專注刻畫出了自己的獨特印記。

      整部詩集讀下來,就像閱讀一個人的波瀾壯闊或靜水流深,就像跟著一條河流穿州過府、開山劈路!這是自我與內心,與他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體察、認知、勸慰、包容……是翁德漢獨自與世界的對峙和統一。詩是短詩,所謂“最墨的黑”,卻皆具布風行雨,造川成山的大氣象。

      他默默地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獨特的觀察者,創作出發人深省的,又是生活的詩歌。他詩歌中所有的形象都特別豐富而且具體,這讓我們不能懷疑的真實性,只有在悉心閱讀時才能理解,而且作為一首首短詩,一定會奇跡般越變越大。讀過這部詩集之后,我們就會有理由相信,無論是翁兄還是他的詩歌,都在不斷成長著。最起碼,這部詩集是令我收獲滿滿的。

      謝謝翁兄!是為序。

     。◤埑C,山西省代縣人,一九八二年生。獲十七屆華文青年詩人獎,參加三十七屆青春詩會。有詩集《不惑的繩結》《我見過》。)


    責 編:翁德漢

    監 審:王進華

    總監審:周樂光


    編輯: 馬慧瓊  

    91av在线观看|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久久|欧美无砖专区—中文字幕|久热国产精品视频二区